| 在佛教界,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传开了: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因涉嫌刑事犯罪被调查。7月25日,经过长达三十年的管理,释永信被带走调查,不久后,中国佛教协会迅速撤销了他作为副会长的职务,并注销了他的戒牒。这一系列迅猛且果断的举措,令整个佛教界对事件的严重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令人瞠目结舌的还有释永信的亲弟弟刘应彪,也就是法号释永胜的突然失踪。仅在事件发生后的五天内,他就销声匿迹,电话呼叫转移,少林书画院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无法联系到他。巧合的是,这一切发生的时机,令外界不禁联想:是否在隐藏某些不得不为的真相? 深入调查刘应彪后,发现他与少林寺的商业帝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释永信的本名为刘应成,1965年出生于安徽省颍上县。16岁时,他便离开家乡前往少林寺出家,并拜在行正长老门下。正是这段修行之路,成就了他从一个懵懂少年到少林寺掌门人的转变。通过他的精心运作,少林寺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古老寺庙,逐渐发展为享誉全球的“功夫圣地”,甚至成为了庞大的商业帝国。 展开剩余77%与哥哥释永信的成功不同,刘应彪也并未甘于平凡。在他哥哥的引导下,刘应彪同样进入少林寺出家,法号释永胜。在少林寺中,他担任了重要职务,尤其在商业领域展现了非凡的才能。兄弟俩分别负责寺内宗教事务和外部商业运作,彼此配合无间。 作为释永信的亲弟弟,刘应彪身兼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少林慈善福利基金会和少林书画院的秘书长,甚至在国际少林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担任主席。他的这些职务使他成为了连接少林寺宗教事务与商业运营的重要桥梁。尤其在少林欢喜地公司的股权变迁中,刘应彪从2007年公司的初创阶段就参与其中。最初,他持有10%的股份,经过15年的发展,他的持股比例不断上升,最高时达到了35%,逐渐成为该公司的一名大股东。公司主营范围涉及体育文化用品、旅游纪念品,并且在少林寺常住院内设有餐饮服务,这一系列商业化举措使寺庙资源的商业价值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 然而,直到2022年,刘应彪才选择退出了少林欢喜地的股东行列。与此同时,他不仅在商业领域深耕,还在书法艺术上大展拳脚,尤其专注于佛教题材的书法创作。他的作品受到了海内外的收藏家和文化中心的青睐,甚至有一幅“佛”字作品曾以7000美元的价格被美国华人团体收藏。这些成就,使他在少林寺体系内占据了独特的地位。 然而回顾刘应彪的失踪,许多人并不感到意外。在2015年,释永信陷入了一场财务危机,当时与少林寺关联的少林欢喜地公司背负着超过400万元的债务,引起了外界对其资产运作的质疑。据当时的调查,少林欢喜地的股权结构非常复杂,表面上由一位居士带领专业团队进行管理,但实际控制权则掌握在少林寺手中。为了规避法律限制,少林寺通过少林无形资产公司持有部分股份,而刘应彪和其他高层则以个人名义代持剩余股份。虽然表面上他已经退出,但一些知情人士透露,实际的控制权并未发生变化,这种“明股实债”的安排令外界产生了大量猜疑。 到2022年,随着释永信的“买地事件”再度引发舆论关注,刘应彪才正式退出了少林欢喜地的股东名单。此事件涉及郑州市政府出让的一块商业用地,虽然表面上这家公司是河南铁嵩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实际上却由释永信间接控制。此举引发了广泛争议,许多人开始质疑现代佛教与商业行为的界限。 尽管释永信近年来曾因资产转移的传闻屡次成为舆论焦点,但这些信息从未得到证实。现在,随着释永信被调查,刘应彪的失联,少林寺的庞大财富去向成为了公众的关注焦点。无论是门票收入、武术表演、文化产品,还是慈善款项,这些资金到底去了哪里?是用于寺庙的维护与文化传播,还是进入了某些人的私人账户? 如今,随着释永信的下台和刘应彪的失踪,人们纷纷猜测,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在进行资产转移?毕竟,一个掌控寺庙日常事务,一个负责商业财务,这对兄弟无疑掌握着巨大的财富。如果这些财富背后真的有问题,那么这对兄弟的命运走向无疑会对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 极目新闻2025-07-30——少林书画院:联系不上释永信弟弟释永胜 发布于:山东省
|